中小型液壓系統(tǒng)的維護和保養(yǎng)直接影響其性能、壽命和安全性,以下是系統(tǒng)化的維護保養(yǎng)指南,涵蓋日常、定期和專項維護要點,附操作建議和注意事項:
一、日常維護:基礎檢查與狀態(tài)監(jiān)控
目標:及時發(fā)現(xiàn)油液異常、泄漏、溫升等初期問題,避免故障擴大。
1. 油液狀態(tài)檢查
油位觀察:
通過油箱液位計查看油位,確保油液在最低與最高刻度之間(停機狀態(tài)下檢查更準確)。
異常處理:油位下降過快可能是泄漏或系統(tǒng)進入空氣,需立即排查管路、接頭和密封件。
油質簡易判斷:
顏色觀察:正常液壓油呈透明清澈狀(不同品牌顏色可能不同),若變渾濁、發(fā)黑或有絮狀物,需檢測或更換。
氣味檢查:油液出現(xiàn)刺鼻 “燒焦味”,可能是高溫氧化或元件磨損,需排查散熱系統(tǒng)和運動部件。
油溫監(jiān)測:
系統(tǒng)正常工作油溫一般為 30~60℃,最高不超過 70℃(高溫會加速油液變質和密封老化)。
用紅外測溫儀檢測油箱、泵體、閥體溫度,若異常升溫,檢查冷卻器是否堵塞、油液是否不足或溢流閥設定壓力過高。
2. 泄漏排查
重點檢查 管路接頭、液壓缸密封、閥組連接處,觀察是否有油跡或油滴。
輕微滲油可緊固接頭或更換密封圈;嚴重泄漏需停機處理,避免空氣進入系統(tǒng)引發(fā)振動、噪聲或氣蝕。
3. 運行狀態(tài)監(jiān)聽
正常運行時,液壓泵和馬達應無異常噪聲(如 “嗡嗡聲” 為正常,“刺耳尖叫聲” 可能是吸空或磨損)。
若聽到 “咔嚓”“撞擊” 聲,可能是機械部件松動或閥芯卡滯,需停機檢查。
二、定期維護:按周期深度保養(yǎng)
1. 油液更換與過濾(關鍵!)
更換周期:
新系統(tǒng)首次運行 500 小時 后需更換油液,之后每 2000~3000 小時 或每年一次(以先到為準),惡劣工況(如高溫、粉塵)需縮短至 1000~1500 小時。
判斷依據:通過油液檢測(黏度、酸值、污染度)決定是否更換,避免過度更換造成浪費。
操作要點:
放油前先開機運行至油溫 40~50℃(油液流動性好,雜質易排出)。
徹底清洗油箱,清除底部沉淀雜質和油泥(可用面團黏附殘留顆粒)。
更換所有濾芯(吸油濾、壓力濾、回油濾),注意濾芯型號與系統(tǒng)匹配。
加注新油時,通過 高精度濾油車 過濾(過濾精度不低于系統(tǒng)要求,通常為 NAS 8 級以內),避免加注過程污染。
2. 濾芯更換與清洗
吸油濾芯:過濾油箱內大顆粒雜質,防止泵磨損,每 300~500 小時 清洗或更換(視污染程度)。
壓力濾芯:過濾泵出口高壓油中的雜質,保護精密閥件,每 1000 小時 更換。
回油濾芯:過濾執(zhí)行元件返回的油液,建議每 1000 小時 更換,帶堵塞發(fā)訊器的濾芯需在報警時立即更換。
注意:清洗濾芯時用清潔的液壓油或煤油,避免用棉紗擦拭(防止纖維殘留)。
3. 密封件檢查與更換
每年或大修時檢查液壓缸、閥組、管接頭的密封圈,重點觀察是否有 硬化、裂紋、磨損。
更換時需選用與原件同材質(如丁腈橡膠 NBR、氟橡膠 FKM)和規(guī)格的密封件,安裝時避免劃傷。
4. 關鍵元件性能測試
液壓泵:檢測輸出壓力、流量是否達標,用壓力表和流量計測試,磨損嚴重時(如齒輪泵間隙過大)需更換。
溢流閥 / 安全閥:每年校準一次壓力設定值,確保系統(tǒng)不超壓(可用壓力校驗臺測試)。
液壓缸:檢查活塞桿是否拉傷、爬行或內泄漏(空載運行觀察速度是否均勻,帶載時檢測壓降)。
三、專項維護:應對特殊工況與隱患
1. 污染控制
液壓系統(tǒng)故障 70% 以上源于油液污染,需定期檢測油液污染度(ISO 4406 標準),目標控制在 18/15/12 級 以下(視系統(tǒng)精密程度)。
粉塵環(huán)境中,加強油箱呼吸孔的防塵處理(更換或清潔空氣濾清器);潮濕環(huán)境中,定期排放油箱底部水分(打開放油閥放掉沉積水)。
2. 散熱系統(tǒng)維護
冷卻器:
水冷式:每年清洗管路,清除水垢(可用弱酸性清洗劑),檢查水側是否泄漏。
風冷式:清理散熱翅片灰塵(用壓縮空氣或軟毛刷),確保通風良好。
油溫控制:若散熱不足,可加裝溫控風扇或增大冷卻器規(guī)格。
3. 管路與接頭維護
每年檢查管路是否有 腐蝕、變形、振動磨損,尤其彎管處和頻繁運動的軟管(如液壓缸連接軟管)。
軟管老化(表皮裂紋、硬化)或鋼絲層外露時必須更換,更換后需進行壓力測試(1.5 倍工作壓力保壓 5 分鐘)。